沿着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北行五公里,有一处高达百丈的巨岩巍然矗立,这里就是虎贝乡东源村百丈岩。如果说,一部电影让狼牙山五壮士名震全国,这里,则铭刻着一首与狼牙山五壮士同样悲壮却又鲜为人知的英雄史诗。
1936年9月,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在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的带领下,从连江、罗源一带的山区转战到蕉城区虎贝乡。部队抵达这个根据地的小村子时,正是中午时分,热情的根据地群众马上为部队生火做饭,提供歇息场地。中午,值班的哨兵突然发现大约有一个连的敌兵从虎贝桥头方向逼近部队驻地,哨兵急忙鸣枪报警。
阮英平迅速决定部队从后门山边打边撤。后门山右侧有一条通往桃花溪的小路,当部队来到这个路口,准备撤往根据地中心时,山岔上突然又冒出一队保安兵。原来,这次国民党省保安团以三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围驻地,妄图把我军一口吃掉。
阮英平指挥部队向后山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寻找突围。当红军撤到附近的山坡时,敌人再次蜂拥而上,火力集中,来势更加凶猛。在这危机关头,阮英平迅速作出判断:命第二支队长阮吴近率二十余名战士迅速抢占百丈岩制高点,掩护纵队撤退;缪英弟率一个支队迎击桃花溪方向敌人,并掩护阮吴近突进,沈冠国率一个支队阻击桥头追敌;阮英平率纵队部迎林口之敌。
临危受命,阮吴近立刻率20多名战士奋勇突进,很快迫近百丈岩脚下。但是敌人预料我军会撤到这一带,早已调遣一个排的兵力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预先设伏。紧要时刻,阮吴近忘了自身安危,一手挥着手枪,一手拔出大刀,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 20名战士跟着支队长迎着弹雨向岩顶冲去。双方在岩顶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子弹打完了,战士们便用刺刀与敌肉搏,有的紧握枪托对准敌人的脑袋猛砸,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
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仅剩下阮吴近等9人被敌人逼到百丈岩顶峰的边沿。敌军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并高喊:“捉活的!捉活的!”阮吴近与战友们身临险境,巍然而立,砸烂枪支,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口号后,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百丈岩顶的激战,吸引了敌人的部分注意力,阮英平率领部队奋勇杀开一条血路,向天峰院转移。百丈岩之战在闽东革命史上留下深刻影响,当时任闽东独立师政委的叶飞副委员长带着燃烧的战友情,饱蘸着滚烫的热泪,激情挥毫“百丈英风”,镌刻在百丈悬崖上。巍巍百丈岩,犹如一座血染的丰碑,屹立在闽东这块坚实的土地上,它永远记载着英勇的闽东红军用鲜血谱写的悲壮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