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地处洞宫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的平溪乡因受斜滩溪上游两大支流九岭溪和修竹溪的影响,造成位于修竹溪上流沿岸的杨溪、碑坑、下党、牛坪、下屏峰及溪岸两旁的西山、上党、曹坑处于高山包围之中,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1985年前,平溪乡的下党、杨溪头、碑坑、西山、上党是五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平溪最远的有50公里路程,而且步行要爬山涉水,外出不便,给行政管理和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带来了极大困难,广大干部群众热切希望尽快改变这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状况。为开展扶贫工作,突破扼制经济发展瓶颈,根据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考虑地理条件和管辖条件等实际情况,经县政府会议研究决定以平溪乡的下党为中心,周围的上党、杨溪头、碑坑、西山等5个村为基础,将托溪、芹洋乡交界地的下屏峰、曹坑、岗后3个村划入下党,建立下党乡。
下党拟建乡工作始于1980年,开始向省政府和宁德地区行政公署连续多次进行申报。但终因筹措不全,而未得到批准。
1985年,寿宁县被列为福建省贫困县,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县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当时我在县政协任主席,对平溪一带比较熟悉,就主动请缨到平溪乡开展这项工作。在征得县委同意后,我带领扶贫和筹建下党乡的工作人员王奕福(民政局)、李林平(政府办)等有关人员深入平溪、芹洋、托溪进行长达3年多扶贫及建乡工作。
平溪地处寿宁县西南部,全乡面积26053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5亩,辖22个村民委员会,257个村民小组,4353户,23132人,是寿宁最大的一个乡,杨溪头、碑坑、上党、下党、西山5个行政村距乡政府所在地平溪远达40多华里,自然经济条件很差,村庄分散,交通闭塞,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制约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仍处在贫困之中。广大干部群众殷切希望彻底改变这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状况,这成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群众较为紧迫必须抓紧解决的问题。
作为挂乡领导的我,按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分工,挂钩平溪乡,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兼顾建乡工作,我带领民政局、政府办有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下党、碑坑、西山、杨溪头、曹坑、下岗后、下屏峰等村进行考察调研。下党、碑坑、杨溪头等5个村是平溪乡最偏僻的行政村,常被人称为“西伯利亚”,由此可见这些村庄的滞后状况。县、乡干部开展中心工作多数不愿意去这些村,党的一些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下党一片都比较迟缓。交通的落后,扼制了生产的发展,成了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这里毗邻浙江的庆元县和福建的政和县,方言多,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难以开展。我们经过三个星期的调查研究,掌握了8个村的详细情况,并将其写成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资料,得到县委书记李林清和县长何团经的肯定和支持,李书记指名由我负责抓下党建乡工作,并提供人力、财力支持下党的建乡。县委、县政府分别以寿革(1980)005号、寿政(1981)5号、寿政综(1984)115号文请示上级领导机关,要求在下党建立下党乡人民政府。1987年7月30日,宁德地区行署根据省民政厅(1987)158号文的批复精神,以及宁署(1987)192号《关于同意寿宁县增设下党乡的批复》文件精神,同意从平溪乡划出杨溪头、碑坑、上党、下党、西山五个村民委员会,从托溪乡划出曹坑、下岗两个村民委员会,从芹洋划出下屏峰村民委员会,另设下党乡,乡所在地在下党村。
1988年元月下党乡成立,辖下党、上党、杨溪头、西山、碑坑、下岗后、曹坑、下屏峰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1001户,5698人。
下党建乡,自县政府上报省民政厅后就多次跟踪这项工作,在接到省民政厅提出申报材料不全及时增补时,我率领筹建小组人员用了15天的时间深入下党、托溪、芹洋,多次召集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并通过乡人民代表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绘制了“下党新划区地形图”,补齐申报材料,报省民政厅,使申报工作得以圆满成功。
下党建乡虽然得到批复,但后续工作困难重重,尤其是下屏峰村委会,村群众思想不通,筹备小组人员进村安排食宿,村民却难以接受。对此,筹备小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工作方式,还请回这个村在外地工作的同志和朋友,回村做疏通工作。我们做群众思想工作时就建乡的有利条件,说明下屏峰在新建的下党乡交通上能更便利,生产生活上能更上一层楼。最后取得了村委和村民群众的一致同意。
1987年10月16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又抽调李烈苍、叶其武、刘明华、张厚永等4名干部参加下党建乡工作。1988年元月,下党乡正式挂牌成立,在下党村王家祠堂办公。
下党乡成立后,我和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就下党的发展经济进行讨论,令人忧愁的是如何打开进出山乡的道路,突破影响经济的瓶颈。由于建设公路资金缺乏,新成立的下党在当时是无公路,无水电,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的乡镇,贫困落后闭塞超乎人们的想象。为筹集建设资金,我多次赶往宁德、福州,找行署领导,找省交通厅、林业厅有关领导,汇报下党乡的建设遇到的困难,说明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资金十分缺乏,请求各级领导帮助扶持。得知下党建乡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重重困难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于1989年7月12日,带领地直、县直有关单位领导30多人,爬山涉水来到特困乡下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建设发展难题。第二天,习书记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下党乡帮扶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当场拍板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水电建设,尽快解决乡、村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以彻底改变下党特困乡的落后面貌。
下党乡作为全省四个特困乡之一,成了习近平书记心中的牵挂,他来下党后,看到了实际情况后说“异常艰苦,异常难忘”,形容下党乡的不容易。
1989年7月26日和1996年8月7日,习近平书记先后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当地建设发展难题。1990年10月,习近平书记调离宁德后再次来到寿宁,特别关怀地了解下党的脱贫和发展情况,并要求全体干部要发扬刚建乡时的开创精神,披荆斩棘,搞好工作;要求大家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发展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上,才能打实上一个新台阶。
1991年,全乡上下共同努力,铁心办交通,终于开通12.5公里的进乡公路。随后陆续开通下党至庆元县犀溪乡的16公里跨省公路和下党到8个行政村的村级公路,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变。
道路通了,信息畅了,下党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富民强乡的梦想。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脐橙、锥栗、毛竹、油茶等特色农业。在新开辟的下党新区,中小学、医院、汽车站、行政办公楼以及水电路等设施一应俱全。乡里还大力推进下党、杨溪头、下屏峰三个建制村的人口聚集,并逐步解决全乡居住在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危房中群众的住房问题。下党乡群众的就医、就学、居住、出行条件也明显改善,广电、宽带、手机等现代化科技产品进村入户,逐步缩小了与城市的鸿沟。
下党乡历经住乡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乡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从过去的无公路、寸步难行,到如今的柏油路直通乡里,村级完成水泥路浇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下党人民正沿着小康的道路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