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传承红色基因 迸发蓝色力量 推进绿色发展
2021-04-2716:28:52来源:

多年来,宁德人民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艰苦创业,书写了壮丽篇章。宁德从福建省多年综合排名最后的“闽老九”,到目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华丽转身、跨越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宁德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山海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区沿海差距还在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偏慢,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少能力弱,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不足;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任务较重等。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经过长期努力,宁德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着力解决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宁德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宁德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水平。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一环是工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宁德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又是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落户宁德的企业在传承红色基因,汇聚迸发蓝色力量发面更具优势,本文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动力,企业汇聚“迸发蓝色力量”为途径,试分析如何推进当前宁德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一、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奋进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再叮嘱“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向全党全社会注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不朽信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献血谱写了闽东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壮丽诗篇,培育形成了伟大的闽东苏区精神,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于为我们进一步汇聚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六种力量”(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国有企业,要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在制度安排、运行机制、深化改革等方面强化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坚持不懈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体系,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对于民营企业,要立足实际,让组织设置优起来。坚定不移推动“两个覆盖”,做到民营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要着力优化组织设置。要创新载体,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平台建设,强化问题导向和供需对接,把党建的资源、优势统筹起来,以企业得发展、员工得实惠的实际成效增强党员的自信和党组织的威信。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企业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红色基因贯穿于培育和践行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要充分挖掘“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先进劳模”等先进精神养分,大力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等伟大精神力量,不断丰富、构筑、阐发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的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各类企业各级党组织应把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生动教材,掀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激励广大党员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砥砺前行、真抓实干,积极投身于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火热实践中。

二、弘扬时代工匠精神,汇聚迸发蓝色力量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和情怀。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树立以“大国工匠”作为毕生追求目标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蓝领”工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锻造宁德智造金钥匙。时代赋予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要打造一大批宁德发展迫切需要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注重对标工匠精神,构建有效路径。

(一)注重形成弘扬工匠精神的人才激励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人才成长与长远发展来看,劳动者具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劳动者正确认识认同工匠精神并经历社会实践的锤炼真正理解后,才能真正内化为个人职业素养,才能引发起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建立健全立体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能够形成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创优、坚守并追求卓越的外部环境和成长动力。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通过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和精神激励,为他们施展才能搭建宽广舞台和上升渠道;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效应,着重激励表彰奖励“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获得感,获得社会认同的同时,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职业成长的典范,可以带动和引领更多的劳动者学有标杆,追有榜样,增强劳动者干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坚守精益求精,追求创造创新。

(二)注重探索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当前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该走,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出现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更多接受了专业学习的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制造企业里却又存在很多青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达不到所从事的技术岗位要求的矛盾问题。针对上述矛盾问题,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和落地如何实现企业需求、就业市场和学生发展相统一来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这是关乎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的现实课题。职业教育同样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一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既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标榜样、学有依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真正领悟工匠精神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支持作用,又要在自身的教师岗位上率先垂范,以自身敬业乐业精业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浸润学生的心灵,让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莘莘学子的精神世界里潜移默化生根发芽;同时,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形成职业素养培育的合力,有助于激励学生对专业和工匠精神产生更为强烈的追求,甚至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信仰。二是要采取开放的教育培育方式。与企业联手开展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有助于职业教育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结合得更紧密,甚至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校企产学研立体育人模式,破解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打通校园与企业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改变高职学生“象牙塔”式学习,增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更有助于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成长为自觉投身技能报国的人才。

三、不负殷切嘱托,推动绿色发展

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农村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全面越位赶超,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市上下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与工业企业而言,就是要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引育创新人才,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提升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推动宁德实体经济逐步发展,主导产业加速壮大,不负总书记的“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殷切嘱托。同宁德人民一道满怀创业豪情,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将宁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产业之城、开放便捷的枢纽之城、环湾一体的新兴之城、协同联动的山海之城、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成为宁德绿色发展的依靠力量,成就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蓝色力量。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