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全党上下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政治教育与思想淬炼,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求全党上下“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贵在坚持、重在抓“常”抓“长”,必须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作为宁德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排头兵,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勇担使命,坚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担当,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建立联动工作制度、“红色”助力乡村振兴、强化“资政育人”服务为抓手,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服务,持续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一、建立合纵连横、新旧并驱的联动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在地委办公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要“由封闭向开放与广泛交流型转化”,指出协作联动在开展党史工作中的重要性。新时代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广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任务也更加复杂多样,仅靠一域、一部门之力量常常难以胜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统一谋划、科学部署,建立合纵联横、“新旧”并驱的协作机制,实现扬长避短、资源互补。
(一)纵向联动,奏响党史系统“大合唱”
单独的党史工作机构多是小部门,但全市党史机构是完整、庞大的体系。要把这个体系上下贯通运用好,形成以一当十的工作合力。当前,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在全市各级党史工作系统内推行统一规划、科学部署、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党史方志室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产出扎实、丰硕的党史编研成果,为宁德市党史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史书基础:编纂出版6部县(市、区)地方党史一卷和3部党史二卷,其余均已完成初稿或修改稿编纂,其中《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宁德市历史•第一卷(1926-1949)》已正式出版;宁德党史二卷(1949-1978)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正在进行总纂统稿、党史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并注重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进一步拓展党史资料征编范围。
(二)横向联动,打破党史工作“小孤岛”
党史工作以当地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遗存资源的研究、编纂和宣传为主业,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党史学习教育服务供给不丰富、对外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积极扩大职能范围,主动出击、内外联动,增强与党史系统以外的部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交叉性与互补性。如主动联合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委等部门,发挥其上传下达、联系内外的枢纽职能,结合党史方志室专业权威的红色资源优势,协同开办声势浩大、受众广泛、成效明显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制定;联合市文旅局调查登记各类红色文化遗存400多处。
(三)新旧联动,把握对外开放“主趋势”
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地域之间的距离,其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影音、VR等,展现形式异彩纷呈。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着力打造新时代党史文化“短、平、快”的知识集群,与全国知名学习型新媒体——学习大军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用“一网两微一端”(即学习大军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学习大军APP)、今日头条号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开设主题专栏,发布、更新党史知识;联合网信办开展“闽东红色故事”视频云播放、“百年红色记忆”VR云展馆等,打造红色文化线上展厅。
传统主流媒体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是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权威媒体。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例如,联合宁德电视台录制、播放《红色闽东行》《闽东革命史十大事件》等系列红色纪录片、短片;利用宁德人民广播电台、闽东日报媒体刊发重大工作信息与主要研究成果。
这种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并驾齐驱的方式,实现了纸质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全面覆盖,在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注入源源新动能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受众更加广泛、教育成效显著提高。
二、创建助力乡村、寓教于乐的“体验”学习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也应融入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工作中。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积极探索红色主题路线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范式,以寓教于乐、游学相长的“体验式”学习为“卖点”,编制“传承红色基因,走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党日活动路线、“寻足迹、悟思想、铸忠魂、担使命”新思想学习教育精品路线等红色教育主题路线16条,吸引广大党员干部、学生群众到村参观学习、休闲消费,进一步推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搭建“红色引擎”。
(一)精心规划选点,提升路线科学性
每条红色教育主题路线都精心挑选一些在闽东党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进行深入挖掘、重点打造。同时,采取“红色+绿色+古色”模式,将革命遗址、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有机整合,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确保路线的服务接待力,增强路线科学性、合理性,组织干部对每条路线进行实地察看、踩点,积极与沿线镇村干部群众一同沟通研究制定路线的车程、参观时间、联络人员,以及就餐地点、价格、报销票据等事宜,为各级各类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实用、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案。
(二)做好宣传推广,提高路线知名度
注重线上线下“两手抓”,广泛铺陈宣传红色主题教育路线,持续提升路线知名度。依托学习大军、福建省党史方志网、宁德网、各县(市、区)政府等二十多家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泛开展网络宣传推介活动,相关报道文章被中国报道官方网站文化中国“闽东之光”栏目选用。同时将路线示意图、路线行程安排、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和参观学习教育点相关简介等合编印制成册,分发全市各级机关单位、基层党组织。
(三)创新互动形式,增强路线体验感
路线编制完成后,由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路线体验活动,面向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部队、学校、企业、社区、两新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招募志愿者。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走访宁德重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深刻了解感悟闽东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别开生面的路线体验活动,充分证明红色主题教育路线实践性、合理性、教育性,也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体验感,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教育主题路线的编制推广发挥了党史学习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特殊作用,获得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特别是2021年编制的“传承红色基因,走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党日活动路线相关学习点全年吸引20多万人次实地参观学习,项目荣获第四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被宁德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
三、强化存言资政、成风化人的社会服务机制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从做“强”资政服务、做“热”宣传服务、做“深”群众服务、做“精”教育服务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党史文化效用、构建其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做“强”资政服务,让党史印迹烙进部门决策中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古往今来,中国的智者都非常重视历史的资政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认真履行党史“资政”职能,申报并完成资政课题《摆脱贫困“宁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宁德经验”,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在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带领下,闽东人民“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打造全省发展新增长极的伟大历程,获2016-2020年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资政成果类二等奖。同时,创办《资政报告》,每年产出一定数量的资政文章,为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有关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二)做“热”宣传服务,让人民群众沉浸党史氛围里
党史文化具有教化育人、启发民智的重要作用。杜绝党研成果沦为束之高阁的陈列品,就需要党史部门火热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主动提供文化资源、营造学习氛围。如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于2021年6月联合主办的以“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闽东党史图片文物展,全景式展示闽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奋斗、建设的生动画面,配以现场解说、提供咨询答疑、设立“网红”打卡点等,为观展者带来视听盛宴,吸引400多家单位机构、1.1万人参展。此外,还有知识竞赛、亲子阅读、美术作品展等,都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有效形式,能够让人们在热闹、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党史知识,涵养爱党爱国的情怀与美德,实现寓教于乐。
(三)做“深”群众服务,让党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这就需要党史工作从狭窄书屋走向广阔天地,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地走进群众中去,发挥成风化人、引领风尚的作用。为此,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创新开展党史方志“三合一”“八进”活动,主动融合、联合、配合各方,形成“三合一”力量,持续推进党史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进“两新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共开展“八进”活动80场以上,现场参加人员超过2万人次。老百姓在“八进”活动中聆听专家讲座、领取党史书籍、观看影像资料、参与趣味问答,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万家烟火,与人民群众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
(四)做“精”教育服务,让党研成果承载见证“闽东红”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传承红色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宁德是全国著名的苏区和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立足职能优势,挖掘本土特色红色资源,精心策划编纂系列党史学习教材,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基础。如《闽东革命简史》将闽东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浓缩精简成薄而小的百页书籍,清晰简明地展示闽东红色脉络;《闽东百个革命故事》《闽东革命历史故事连环画丛书》以趣味横生的语言、生动精美的绘画展现英雄故事,形成通俗读物。这些书籍一经编印出版,便通过联合发文推广、举办首发仪式、进村入校赠书、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实现以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润化人心,培养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爱国爱党情怀。
结语
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扎实开展党史编研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服务中心大局,形成多主体合纵连横的联动机制,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机动性;开创乡土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新思路,深度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提供权威而又亲民的社会服务,发挥“资政育人”的最大效益。历史交汇,征程再启。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将持续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知党史、学党史、用党史”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