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国家乡村振兴局和省委党史方志办、省乡村振兴局有关扶贫志编纂工作部署要求,忠实记录宁德市扶贫历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德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2023年以来宁德市积极组织开展《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现就《宁德市扶贫志》编纂过程中的有关工作思考如下:
一、《宁德市扶贫志》编纂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和中国扶贫志编纂工作,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对中国扶贫志编纂作出重要批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忠实记录新中国扶贫历程,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功伟绩,2023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中指组字〔2023〕4号),在全国层面统一部署中国扶贫志编纂工作,第一批共规划56部志书,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编纂出版任务,其中《宁德市扶贫志》作为全省唯一一部位列其中。随后,省委党史方志办和省乡村振兴局也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的通知》(闽委党史方志〔2023〕27号),对编纂《宁德市扶贫志》提出了明确要求。
宁德市扶贫工作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标志性意义。作为曾经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宁德在改革开放初期,被确定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德所辖9个县中有6个县是贫困县,其中4个是国定贫困县。120个乡镇中的52个乡镇是省定贫困乡镇,人均收入在160元以下、徘徊在温饱线的农村贫困人口达77.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3,被称为东部沿海的黄金断裂带。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大力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亲自谋划并带领宁德人民摆脱贫困。经过30多年的矢志扶贫,宁德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已清零,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编纂《宁德市扶贫志》,是党和国家交给宁德的一项光荣政治任务,是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宁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客观需要,为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提供历史借鉴。
二、《宁德市扶贫志》编纂进展情况
2023年3—4月间,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国家乡村振兴局文件要求以及省委党史方志办和省乡村振兴局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草拟《宁德市扶贫志》篇目和编纂方案;5月,篇目经省委党史方志办初步审定。6月,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并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联合印发了《〈宁德市扶贫志〉编写方案》,成立了《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承编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编纂委员会下设编辑部,挂靠市委党史方志室,并聘用3名熟悉扶贫开发工作且文字编辑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担任责任编辑及2名临时聘用人员负责材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6月20日,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结合2023年全市党史方志工作暨宁德年鉴奖励表扬会议,对《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7月26日,宁德市委党史方志室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宁德市扶贫志》编纂业务培训班,省委党史方志办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对《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进行再动员部署,并邀请相关省内外专家对有关单位共100多名撰稿人进行授课辅导。8月,基本收齐各单位稿件和相关照片资料,并将相关稿件陆续分发各责任编辑进行初稿编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计划于2023年12月底形成全书初稿。
三、《宁德市扶贫志》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虽然正在有序推进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扶贫志涉及面大、时间跨度长,材料收集难度较大。《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涉及全市50多家单位,需收集的材料时间跨度从1978年到2020年历时40多年,期间各单位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变动较大,加之大部分单位现有的负责人和联络员对早期相关工作内容不甚了解或把握不足,导致在材料收集的时候,存在较为突出的内容缺失问题。
(二)承编单位报送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从收集到的各承编单位报送的稿件质量来看,各单位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稿件与志书体例要求差距较大,报送的稿件存在总结体现象,个别单位将历年来的工作总结统一打包报送。
(三)编纂人手和编纂经验不足。《宁德市扶贫志》编辑部现有成员9名,其中主编2人、副主编2人均由市委党史方志室、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兼任,另有3名责任编辑和2名临时聘用人员。全书初稿预计60万字左右,收集到的资料达数百万字,其中具体负责稿件编纂的人员仅3人,2名临时聘用人员主要负责稿件收集整理工作,人手明显不足。同时《宁德市扶贫志》为全国第一批中国扶贫志丛书之一,相关人员均无编纂此类志书的经验,编纂难度较大。
四、强化《宁德市扶贫志》编纂的措施
《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编纂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强化编纂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以及全体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指出,“组织编纂中国扶贫志丛书,是忠实记录和集中展示扶贫伟业的重大政治任务、浩大文化工程,各地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合力完成。”《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健全完善编纂领导班子,解决编纂中的重大问题及志稿的审阅;要健全完善《宁德市扶贫志》编辑部,承担编纂工作方案制定、篇目大纲编制、资料收集、志稿编纂、统稿修改、印刷出版等日常工作,配齐配强编辑部责任编辑老师;同时要将全书编纂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党史方志办帮助筹措出版经费和部分编纂工作经费。
(二)强化部门合力。1989年8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浩大,要靠上下同步,左右协作”“既要有‘人自为战’的主动进攻意识,又要有‘海、陆、空’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群体意识;不要互相封锁资料,也不要互相扯皮,要确保这个浩大工程的完成。”《宁德市扶贫志》编纂乃众手成书,由市委党史方志室和市农业农村局两家单位牵头,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参与编纂。在《宁德市扶贫志》编纂过程中,作为牵头单位的市委党史方志室和市农业农村局要精心谋划,科学统筹,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编纂步骤,并做好沟通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各责任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把编纂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管理,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条件到位,要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文字功底较好,熟悉专业情况的人员从事修志工作。全体编纂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通力合作的工作作风。
(三)强化质量保障。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宁德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是全市乃至全省方志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把质量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将精品意识贯穿到编纂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一要严把政治关。《宁德市扶贫志》具有政治属性,特别是志稿中涉及到的大量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都要有权威的出处,都要经过核实。二要严把材料关。包括历届宁德党委、政府围绕扶贫工作所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入志的重要资料,要审查是否有遗漏,使用是否恰当。三要把好体例关。篇目设计、体裁运用、行文笔法都要符合严格按照上级党史方志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关于扶贫志的编纂要求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国扶贫志丛书行文规范》《中国扶贫志丛书质量标准(试行》《福建省地方志编纂通则》等文件规范。四要把好数据关。扶贫工作涉及很多数据,其中有统计局的数据,也有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必须保证同一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互相吻合。同时要注重编纂效率,把握好任务时限,倒排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编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