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系洞宫山脉东麓,东经119°12′~119°44′与北纬27°16′~27°41′之间。东与东北靠浙江省泰顺县,西北界浙江省庆元县,南与东南毗邻福安市,西连闽北政和,西南同周宁接壤,北邻浙江省景宁县,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县境东西宽46千米,南北长57千米,总面积1424.4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鳌阳镇。2010年,辖4镇10乡、7个居民委员会、196村民委员会(社区),户籍人口26.52万。
早在3000年前,寿宁境内即有先民活动。置县前,寿宁分属政和、福安两县地。寿宁立县,源于明代开采银矿课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有局下(今大安乡官田场)官司采办银课。由于课税繁重、官吏暴敛,激起矿工的强烈反抗。景泰元年(1450年),括(今浙江丽水一带)人郑怀茂等聚集2000多人,在官台山银矿公开对抗官府。景泰六年(1455年),闽浙都御使刘广衡、福建按察副使沈讷率兵进驻犀溪和赖家洋一带“征剿”,于端午节前一日攻占官台山寨。之后,以官台山据险阻要寨,深恐武装矿工“时或窃发,为久远计,莫若立县以统治之”为由报请朝廷,于同年八月,批准划出政和县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和福安县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取“福寿安宁”之意,设立寿宁县,置县治于杨梅村(今鳌阳镇所在地,下同)。寿宁建县后,隶属建宁府,府治在建安(今建瓯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归福宁府,辖7境8乡112村。民国元年(1912年)属东道路,辖鳌阳、斜滩、平溪3个区。民国3年(1914年)属闽海道。民国14年(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7月(1934年7月),属第二行政区,辖2镇8乡。民国24年(1935年),改属第三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全县辖3个区。民国32年(1943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36年(1947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全县辖1镇10乡107保1339甲。1949年,直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全县辖3个区人民政府。1950年9月,废除保甲制,全县辖2镇79个乡。1959年,辖8个人民公社128个大队。1971年,福安专员公署改称宁德地区,寿宁隶属宁德地区。1984年社改乡,全县改设11个乡、2个镇、180个行政村。2000年11月,宁德撤地设市,寿宁改属宁德市。
寿宁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山岭耸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可明显地划分成三个地形区:西北部以中山区为主,西北面山体高陡,山脊明显;中部和东南部是低山区,东南面形如台阶层层降低。地形高低差异很大,位于县境最北端的山羊尖,海拔1649米,为闽东最高峰;武曲镇的余坑是本县最低点,海拔52米。这种地貌决定了寿宁的溪流水域呈树枝状类形。主要河流有交溪上源的斜滩溪,境内长56.5千米、流域449.9平方千米;后溪,境内长48千米,流域257.5平方千米。寿宁山水的特定形态,发育出许多串珠状的小谷地,一般都是一谷(溪谷、山谷、盆谷)一村。寿宁属亚热带山地农业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下半区冬无严寒,上半区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15.3℃左右,年均降水为1986.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56.2小时,无霜期235天。全县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21种,其中,叶腊石、石英石、明矾、白云石储量丰富。南阳镇铁场、坝头的白云石矿是省内最大的炼镁用白云石矿,储量达561万吨。寿宁是生态之乡。境内水系发达,风景优美,是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全省水电十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69.5%;境内有常见的野生动物156种,其中珍稀动物大鲵(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有288种,其中乔木88种、灌木58种、草藤41种、竹21种、花卉80种。珍稀植物有银杏、三尖杉、铁树等。
寿宁是全国产茶重点县,为福建十大产茶大县之列,全县茶园面积13.8万亩,年产量超万吨。“寿宁高山乌龙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宁德市三大茶叶主打品牌之一。有24个茶产品在省级以上茶叶赛事中获得奖项。绿茶、红茶、乌龙茶品质优,多次获得全国、全省优质茶称号,QS认证企业达26家,省市茶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天天禧御茶园排名全国百强茶企第16位。按照“主动融入环三核心区产业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和浙南产业转移”的工业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南阳产业园区、际武工业集中区等“一园五区”,大力发展“道口经济”,大量工业项目进驻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57家,属闽东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福建工业三祥新材料公司,早于1988年落户寿宁。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较大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高纯化氧化锆的纯度和单晶刚玉晶粒控制比率双双获得世界第一,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国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祥”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寿宁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现有贯木拱廊桥19座,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国保”级廊桥6座,其年代序列齐全,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寿宁县为全程拍摄地的电影《爱在廊桥》,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提名,并获最佳导演奖,2010年再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宁德市“五个一工程奖”的空白。
寿宁旅游产业于2010年开始破题,有被誉为“江南小九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福建省最大华东少有的仙岩十里杜鹃长廊、“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西浦村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境内交通与旅游产业相伴而行,取得长足发展。福(安)寿(宁)泰(顺)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42千米;福建双港至湖塘坂交通战备二级公路(简称双湖二级公路)过境,境内59.5千米,双车道,通往浙江省泰顺、景宁等县,与浙江省道云寿二级公路相连。301省道(洋边至庆元界称为寿庆二级公路)过境,境内长59.3千米,通向浙江省庆元县。202省道(寿宁城关至政和界段称寿政二级公路)过境,境内长92千米,通往南平的政和、建瓯等闽北县市。境内有4条主要县道,分别为941线(即清托线),全长25.8千米;942线(即斜下线),全长45.7千米;943线(即犀上线),全长18.2千米;944线(即坑周线),全长115.1千米。
寿宁人杰地灵,是人文之乡。科举时代,仅犀溪西浦一村就出过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18名;近代以来,涌现出政治家何宜武、无产阶级革命家范式人、“红色少年”张高谦等一批全国知名人士。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曾任寿宁知县(1634~1638年),著有《寿宁待志》一书。寿宁北路戏是我国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的珍惜剧种之一,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宁是红色之乡,曾是闽浙两省临时省委、闽东特委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粟裕、叶飞、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寿宁领导过革命斗争;全县有179个老区行政村,老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