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村名最早见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福宁府志》,因村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邑九都有桂香山,山下为坦洋……产茶多且美,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这是清代举人郭尚宾在《桂香山记》一文中对家乡物产及风光的概况“坦洋村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白云山东麓,属社口镇管辖”全村而积6.75平方千米,下辖4个自然村,距镇区6千米,社晓公路横贯东西。2007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坦洋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有"锣鼓争鸣"、"龟蛇遥望”、“云桂飘香”、"清溪飞凤”、“玉笔尖峰”、"骏马飞天”、“天台洞府”、"蒙井清泉”、"石门弄月"、"鲤鱼朝天”等"坦洋十景”。
坦洋村以白云山脉为其天然屏障,群山环抱、一水中流、高山绕云、低山濛雾、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成为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坦洋工夫”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位居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2009年5月,坦洋功夫茶制作技艺人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坦洋因茶而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至今村内仍保留着古民居、古茶行、炮楼、廊桥、天后宫、施氏祠堂、胡氏祠堂等清代风格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