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鼎东北部,距城关28千米,坐落于闽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与“世界矾都”浙江苍南矾山接壤,东北与苍南马站镇为邻。辖7个周姓汉族自然村和2个畲族自然村,全村367户,1819人,其中少数民族37户276人。周山周姓属汝南郡支派,开村周氏先祖创久公系东周平王之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从河南迁徙此处,择居天湖山下,迄今已有1070年。族人“以其山(天湖山)之佳故名为‘佳山'”、且属周姓聚居之地,又名“周佳山”简称“周山”。原属福宁州(府)劝儒乡;清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置县,隶属二十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周山成立“中共鼎平县委”,同期成立上东区苏维埃政府,周山成为闽东、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01地年前,隶属前岐;2001年1月起,隶属新成立的佳阳畲族乡。
古迹风貌有古代水渠、明清戏台、明清民居、明清墓、清代石狮栏杆、周氏宗祠等,周氏宗祠乃“八闽名祠”,始建于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迄今430多年,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组成,规模宏大,华丽气派,文物荟萃,且保存完好,堪称周山“古建文物博物馆”,是“福鼎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7月人编福建省文化厅《八闽祠堂大全》。
特色民俗有福戏,"看福戏、许福愿、赏福灯、吃福食”,场面非常热闹;练武之风,旧时温州武术盛行,受其影响,邻近的周山也渐渐成为了文武郁集之邦。至今,周山的练武之风犹存。许多老人时常向年轻后生传授“二步半”等拳术套路,可谓老少同乐;布袋戏,即掌中木偶戏,有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等,说唱语言是闽浙边界腔调的闽南语。其代表艺人是周招程,因演岀用口语化的“地方话”,风趣幽默,闻名乡里;澎澎鼓,也是一种说唱曲艺。表演时拍鼓会发出"澎澎”之声,故名"澎澎鼓”;马灯舞,也称"打马灯”,表演时有舞有跑有唱,场面热闹壮观;还有祭祖庆典等。2008年,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