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配套场所不足、建设经费紧张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我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我市计划分两期于202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一期先行建设党史方志资源数据库。主要对相关党史方志存量图书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化采集与数据化管理,配备现代化专业设备与图书标准化管理软件,建立图书电子目录、管理利用数据库及电子阅览系统。二期构建市、县互联的二级党史方志资源数字平台。通过依托政务信息网,搭建本地党史方志资源数字平台,联通本地机关、事业单位,方便各单位查阅党史方志图书文献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供稿单位稿件报送,为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分析解决发展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便利党史方志机构与外单位的交流协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同时打造具有闽东特色的党史方志网站(网页),做好地情推介,加强地情信息发布,向社会各界开放查阅,让党史方志书籍内容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更好地发挥党史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省内外其他城市,我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该项工作于2021年底开始谋划。2022年6月,我市率先在全省通过当地党委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中共宁德市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方志馆和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宁委办电〔2022〕37号)要求,明确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为开展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导。随后全市各地即正式启动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截止目前各地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宁德市本级已2022年12月底完成项目公开采购,并与中标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目前正在组织项目实施中,计划于2023年前完成项目一期——党史方志资源数据库建设,2024年完成党史方志资源数字平台建设。各县(市、区)中,霞浦已完成党史方志室所存党史方志书籍整理、目录编排、数据导入以及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配备等工作并全部投入使用;古田、屏南、福鼎已完成项目采购,正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其余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现有的党史方志存量图书文献资料的摸底整理,并正与第三方公司对接项目建设具体事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人才缺乏。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我市党史方志部门在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人才不足,只能依托相关技术公司的技术支持。
(二)配套场所不足。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党史方志部门办公场所紧张,无法腾出专门的场所用于党史方志书籍的分类上架、库房存放以及信息化相关设备的部署。
(三)建设经费紧张。各地普遍反映在开展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强化工作领导。明确由各地党委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推进本地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落实技术业务用房和经费保障,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本级工作任务。
(二)强化部门配合。各地党史方志部门是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财政、信息中心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着力推动工作落实。
(三)强化人才培养。市本级党史方志部门要加大对各县(市、区)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力度,并适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