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红军独立师成立后,闽东工农武装割据发展到高潮。《福建民报》连续载文惊呼:“闽东军事发展迅速,日来突飞猛进,为向所未有。”“闽东匪祸之深,实不下于闽西各县。”然而,此时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而招致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举行战略大转移。国民党调集兵力掉头对付闽东苏区。1934年冬,蒋介石调整闽、赣两省绥靖序列,划闽东为第12(后为第4)绥靖区,纠集闽、浙两省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总数约10万人的兵力,向闽东苏区发动了残酷“清剿”。
为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紧急动员全体党政军民,投入到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独立师和各县独立营英勇反击敌人的进攻,先后取得柘洋彭家山、寿宁三角林、龟岭、岗垅、霞浦长岭、溪南、福安岭兜等地歼敌一部的胜利。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特别是与党的上级机关失去联系,情报不通、消息不灵、事先对敌人的“清剿”部署毫不知情,反“清剿”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一些局部胜利无法扭转被动局面,形势进一步恶化,苏区党政机关驻地福安柏柱洋被敌攻陷。至1935年初,苏区大部分丧失,党政机关临时驻地福安岭面、官洋、雷柏洋等相继失守;连罗地区被敌87师分割包围,与特委失去联系,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整个苏区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白色恐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