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人物春秋
甘洒热血献青春 ——记福安革命烈士阮伯淇
2025-08-2508:29:17来源:

阮伯淇,1918年8月13日出生于福安县棠溪村一个小商人家庭。伯淇自幼聪明好学,1932年夏,他从棠溪完小毕业,考入县立扆山中学。扆山中学的童子军教官,是中共福州市委派遣到福安工作的共产党员潘仁贵,他以职业为掩护,在县城和福安的学生中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在这里阮伯淇深受爱国主义的薰陶。1932年9月,“九·一八”事变一周年,9月18日这一天,福安举行示威游行活动。面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反动军警,阮伯淇走上讲台,慷慨陈词,并大声疾呼:“打倒日本鬼子,还我河山!”激昂的演讲震惊了反动派当局。

扆山中学的学生运动在共产党员郑眠石等人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反动当局认为扆山中学是个隐患,逮捕了郑眠石等人。1934年月,阮伯淇和扆山中学6名学生郭树干、郭沉毅、刘伯源等人驱逐了教师黄宝鸿,被校方开除。阮伯淇和同学毅然决定投奔苏区,来到闽东临时特委的机关报《红旗报》工作。作为苏区党政机关的喉舌,《红旗报》围绕党和苏维埃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阮伯淇和一批进步青年克服种种困难,以火热的革命激情投身报社宣传工作,使《红旗报》成为苏区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要宣传工具。不久,经马立峰介绍,阮伯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阮伯淇以联络员身份陪同特委书记苏达赴上海,向上海临时中央局汇报闽东工作。次年春,阮伯淇自沪抵榕到福清、永泰、长乐等地参加武装斗争。在那里,阮伯淇参加了游击队,与当地的反革命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幸的是,因叛徒出卖,游击队遭到敌人围歼,阮伯淇突围后回到了福州。1936年,阮伯淇经组织批准考入长乐第一区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翌年结业回韩,到上白石财洪小学任校长,以职业为掩护继续开展地下活动。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党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阮伯淇毅然辞去校长职务,再一次投笔从戎,于1938年2月随军到皖南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参谋处参谋,后任副营长等职。1940年,福安人民抗敌后援会被国民党解散,抗日救亡运动被强行扼杀。1940年初,阮伯淇返回福安,先后在柘荣、社口中心校任教,后到福鼎任民众教育馆馆长。1942年初,陈斯克从三元梅列集中营释回,重新部署地下活动。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阮伯淇辞去福鼎教育馆馆长职务,回到赛岐国民党区公所任民政干事。他周旋于群众和区长之间,又兼办区署文稿,甚得区长器重,便利了地下工作的开展。1942年8月,临时工委书记黄森返回福州,阮伯淇担负起共产党福安临时工委的工作。

1944年,党组织决定撤销中共福安临时工委,成立中共福安县委,孟起任书记,阮伯淇任委员,并成立赛岐支部,阮伯淇任书记。会议决定,加强统战工作,准备组建游击武装队伍,迎接新的形势,恢复南区、西区区委组织。根据县委的安排,阮伯淇负责恢复地下党支部组织。这年夏天,西区恢复了岗头、石壁炉、社洋等10多个支部,湾坞也成立了中心支部。一度沉寂的福安地下党终于又站稳了脚跟。在抗日战争期间,福安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各种关系,打进国民党地方政府,控制基层政权,开展合法斗争,迎接抗战胜利。

1945年,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福安革命统一战线也遭到严重破坏,县委书记孟起被迫离开福安返榕,中共闽江工委派黄森回福安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也从赛岐搬到城关。1946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召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首次会议,总结几年来的斗争经验和教训,讨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战争转变问题,根据会议精神,阮伯淇返回闽东,“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重新部署福安工作。当时,正值三青团福安分团干事符国秩等想拉拢青年,黄森与之合股设立新人书屋,阮伯淇先是担任书店处业务,后任经理,他销售进步书籍,在知识分子和青年中传播革命思想,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强烈不满。新人书屋虽然只生存了4个多月,但意义重大,不仅成为福安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而且占领了福安的文化阵地,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传播了文化科学知识和革命思想,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不久,因黄森暴露了身份,阮伯淇代理福安县委书记。是年8月,陈斯克等10多名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狱,阮伯淇也被国民党当局通辑,他和张志坚等人被迫避往福州,接着被派往亭江工作,福安党组织转入更隐蔽的斗争。

1947年2月,闽浙赣党委城市工作部成立,为了加强闽东工作,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闽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时工委)也接着成立,林立任书记,阮伯淇任副书记。4月,福安临时工委成立。两个临时工委为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参与策反国民党乡镇长起义工作,为福安党组织安插党员和进步民主人士进入国民党基层政权起了重要作用。阮伯淇还在闽东开展武装游击斗争,策划了廉溪乡乡丁起义。1947年9月,闽东地委成立,阮英平任书记,江作宇、阮伯淇任副书记。在阮英平的领导下,闽东革命组织大力组织贫农团,发展党组织,恢复建立闽东革命根据地,闽东革命重新燃起了燎原之火。1948年2月,阮英平赴福州汇报工作途中,不幸遭歹徒暗杀,阮伯淇始终坚持斗争。同年5月,“闽浙赣省委城工部事件”发生,城工部被省委认定为“受敌特控制的红旗组织”,凡是城工部的骨干都被误认为叛徒、内奸、特务而遭错杀,阮伯淇也不幸在南平上明降乡堵嵩岭村被杀牺牲,年仅30岁。直到1956年,城工部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