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人物春秋
铁心革命铸斗志 ——记闽东革命烈士陈铁民
2025-08-2508:32:36来源:

陈铁民,乳名家锵,号鸣镳。1903年10月19日生于福安韩阳镇上杭咸和堂的一个贫儒之家。少年铁民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成为福安知识界小有名气的诗人,并执教棠溪、潭头等地初级小学。

1927年春,陈铁民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协助国民党左派、回乡进步青年学生叶鉴清等筹建国民党县党部。1928年,经郭宣宪介绍,陈铁民在福州加入 “革命互济会”。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中共福州市委召集陈铁民等4名在福州入党的福安籍党员,在福州西湖召开会议,成立中共福安小组,陈铁民被指定为负责人,返回福安从事地下革命活动。8月,中共福安小组升格为中共福安县委,陈铁民任书记。1930年夏,马立峰受福州市委派遣回到福安,增强了福安党的力量。陈铁民分工领导城区的地下斗争。他利用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从省外放假回来的机会,在城关发起成立“新兴文艺研究社”,漫谈时事,传播革命思想。8月,福安县委在穆阳改为行动委员会,陈铁民转而负责互济会工作。由于受自上而下的“左”的路线的影响,福安行动委员会成立之后组织的“溪柄暴动”失败,马立峰等县委领导为躲避通缉逃往外地,新兴文艺社被强行解散,福安革命受到很大的挫折。1930年11月,福安行动委员会撤销,恢复福安县委,仍由陈铁民任书记。

1932年5月,“黄澜惨案”发生后,福安县委决定通过这一惨案揭露敌人的凶残嘴脸,教育广大人民坚定信念,把“五抗”斗争引向深入。陈铁民和郑眠石、郭文焕等在紫阳小学成立了“福安县民众黄澜惨案后援会”,发动各阶层人士声援各地农民反抗鸦片捐的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黄澜惨案凶手之一的高而山低头认罪,并向受难家属赔偿抚恤,声援斗争取得胜利。陈铁民积极组织并参加筹建福安县民众反日会,在公开场合演讲、表演剧目,极大鼓舞了群众。在历次城区斗争中,他始终站在斗争前列,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11月,国民党福安当局成立“清乡委员会”,将陈铁民逮捕。在狱中,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敌人由于抓不住确凿的证据,只好判他无罪,翌年5月将他释放。出狱后,他很快与地下党重新取得联系,继续投入新的斗争。

1934年4月,由于身份暴露,经区委同意,陈铁民只身奔赴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投入更为火热的斗争。陈铁民到柏柱洋后,受到了叶飞、马立峰、詹如柏等领导人的热情欢迎。他因为文笔出众,被安排到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社担任编缉,不久,接任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深刻揭露敌人的反共反人民本质,以优美的文辞讴歌苏区军民的战斗业绩,使报纸成为闽东党的喉舌和重要宣传工具。是年10月15日,国民党当局大举“围剿”闽东苏区,苏区首府柏柱洋陷落,党政机关迁往岭头。陈铁民带领《闽东红旗报》报社全体同志随特委分机关辗转于东区官洋、雷柏洋、洋面山等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继续以火热的激情报道红军和苏区军民反“围剿”的成果,鼓舞苏区人民的斗志。1935年,敌人对苏区的进攻逐步升级,《闽东红旗报》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一些意志薄弱的知识分子离开了报社,在恶劣的局势下,他始终没有动摇革命意志,还一再鼓励身边的同志坚持下去。

2月9日,陈铁民等人不幸被捕。在凶残的敌人面前,陈铁民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