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宁德县赤溪官岭村组建了一个儿童团。他们积极配合闽东红军游击队,站岗放哨,递送情报,建立了许多奇功。
有一次,中共闽东特委派老詹下乡巡视工作。这天,老詹来到官岭彭面洋路口,见到山路上站着三个十三四岁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放牛娃。他刚走近,小孩就大声问道:“什么人?站住!”话音刚落,其中两个孩子已经紧紧地拖住了老詹的衣襟,另一个孩子轻快地跨上前去,迅速扒下老詹肩上的布包检查,他发现布包里有一把手枪,就悄悄地向伙伴努努嘴,然后,猛地一把抓起布包,一阵风似地跑回村里报告去了;另外两个孩子便拉胳臂拽脚地硬拖着老詹去苏维埃政府。
到了村里,苏维埃主席见抓来的“特务”原来是老詹同志,忍不住笑了。老詹亲切地抚摸着儿童团员的头,迭声地称赞说:“好样的,好样的小红军。”愣在一旁的三个儿童团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还是自己人。他们都不好意思地咧着小嘴笑了。
有一天,下着蒙蒙细雨,雾气弥漫着整个山头。冷风吹在衣着单薄的儿童团员们身上,冻得他们直哆嗦。但他们全然不顾,一直警惕地注视着山路上的动静。
上午九点多钟,一队国民党兵鬼鬼崇祟地从水顶湾山岭上下来,企图冲进村里抓捕正在召开分粮大会的干部和群众。
这时,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情况万分紧急。怎么办呢?
正在路口放哨的儿童团员吴彭华毅然向另一条山道跑去。他边跑边点燃三只响炮。“啪!啪!啪!”三声清脆的响声,划破了山野的寂静。敌人见有个人影向山道跑去,便一窝蜂地追了上去,一边喊着“抓住他!”一边向吴彭华开枪。可是,追了一阵,吴彭华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村里干部群众听到枪声,很快疏散、隐蔽起来。敌人进村时,自然扑了个空。
1935年12月,国民党军大肆“围剿”闽东苏区,安德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迁到官岭石壁下的一个山寮里坚持斗争。
一天,国民党闽浙赣“剿共游击队”30多人,突然进驻官岭村,跟地主豪绅勾结在一起,密谋偷袭安德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游击队。可是,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的行动已被隐蔽在村里的儿童团员吴坤灿侦察到了。官岭离石壁下还有5里路,必须尽快把敌人的情况报告给游击队。吴坤灿背上砍柴刀把羊圈里的羊放了出来,赶着羊群出了村。敌人哨兵见是一个放羊的娃娃,没有加以阻拦。
吴坤灿一出村,就一口气跑到石壁下苏维埃政府的驻地,向游击队叔叔报告了情况。
游击队立即行动起来,决定在半路设下埋伏,把敌人杀个措手不及。
过了不久,一个连的国民党军来到了离石壁下山寮只有半里地的尾颓岗下。他们以为游击队还蒙在鼓里,正洋洋自得时,突然密林里呼地跳出一个个虎彪彪的红军战士,“冲呀!”“杀呀!”喊声打雷一般。国民党军连长见中了埋伏,赶紧夹着尾巴逃命去了,其余的敌人乱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
官岭儿童团就是这样勇敢机智地配合红军游击队打击敌人,被誉为高山上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