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红军坝
2025-10-1617:18:07来源:

1934年深秋,正当农民们准备收获自己土地上的果实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批军队前来“清剿”霞鼎苏区。一时间,大片的苏区土地被占领,无辜百姓惨遭屠杀,储藏的粮食被掠夺。在革命斗争最困难的阶段,党组织带领军游击队转入秘密活动,主动撤退到大湾、马兰溪一带山区开始游击战争。

那一带山区树林茂密,游击队在群众的掩护下,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由于当时游击队、赤卫队武器弹药有限,所以因地制宜选择交通要道,在隘口的悬崖峭壁上垒石筑坝,用石头来击杀敌人。这种打法,曾一度使敌人闻风丧胆。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坝”。

红军坝建造简单,在交通要道隘口的悬崖上,用牙藤或竹篾编结成网状,两端固定在隘口的崖壁上,在网内侧,选用锋利的石块垒成石坝。游击队员轮流站岗,一旦发现敌人从崎岖的山路走到隘口下面时,站岗的队员只要砍断牙藤或竹绳,坝上的石头就会万马奔腾似的滚落朝敌群砸击。这种“天外飞石”如晴天霹雳,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喊爹叫娘,跑得快的闪进道旁的树林躲避。到石头滚完时,他们才哆哆嗦嗦地从道旁的树林里爬出来,但谁也不敢贸然前进,当官的只好用手枪逼着当兵的向前走。可待到他们气喘吁吁、心惊胆战爬上山时,哪里还能找到游击队员的身影呢?

红军游击队运用的这种办法,在游击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1934年9月2日,霞浦东乡游击队、赤卫队近千人,在水门坑一带与敌人展开斗争。敌七十八师四六五团团长命令一营营长率部由三沙出发向武平“堵剿”我红军游击队,三营营长率该营附团特务队,由县城出发,经天梯岭向水门坑“进剿”我军。当这批敌人进天梯岭隘口时,即遭设在隘口上的红军坝滚石打击。游击队则居高临下对准目标猛烈射击,敌人凭借精良武器,负隅顽抗,双方激战达九个多小时,敌人死伤了许多。当敌人援兵到达之时,游击队早已转移到密林处,无处寻找了……

从此,敌人惧怕红军游击队伏击,尤其害怕红军坝的石头战,曾一度不敢轻易进入苏区。我党组织和红军则抓住时机,收复了部分被敌人占领的老苏区,同时开辟了新苏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